登录
   你所在的位置:
CFDA发布《关于调整部分医疗器械行政审批事项审批程序的决定》, 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

发布时间:2017-04-17 16:55:20

   4月6日,CFDA官网公布了《关于调整部分医疗器械行政审批事项审批程序的决定》,将第三类高风险医械临床试验审批决定、国产第三类医械和进口医械许可事项变更和延续注册审批决定,调整为由CFDA医械技术审评中心以总局名义作出。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。据官方解读,调整后的审批事项,工作程序包括受理、技术审评和行政审批、批件制作等将进一步优化。
 
    从近期医械质量抽查和飞行检查结果来看,部分企业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,多存在缺陷和不合规情况,加之国内医械研发与临床应用转化脱节严重,通过完善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来督促产业转型升级就显得尤为迫切。最近有消息称,国家层面有意将医械特别规定纳入《药品管理法》修订内容,进而提升我国医械监管法律的层级。也就是说,国家通过审批优化、推行“两票制”、医用耗材降价等综合政策将促使行业洗牌加速。
 
    细分领域“争艳”
 
    毋庸置疑,医械领域的潜力巨大,这一点已形成行业共识。那么,这个行业存量空间在哪里?增量市场又在哪里?
 
    3月20日,国家卫计委印发《“十三五”健康老龄化规划》。该规划提出,要大力提升药品、医械、康复辅助器具、老年健身产品等研发制造技术水平,扩大健康服务相关产业规模,不少企业便嗅到了商机。
 
    在奥咨达董事副总经理李强看来,“未来国产医械品类集中度会更高。由于研发投入严重不足,创新能力薄弱,短期内仍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,但会呈现集群化趋势,尤其是细分领域会相对垄断性发展,低端市场竞争加剧。”
 
    目前国内有生产企业近16000家,同品生产企业多达十几家、几十家,乃至上百家,而企业间的生产标准不一,总体水平参差不齐。“我们认为,会淘汰一批落后企业,同时也有后起之秀出现。如健康手环、可穿戴监护设备等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及用于家庭、家庭医生的集成式、分立式智能健康监测应用工具包等便携式监测设备很有前景。”某证券投资基金合伙人赵钧龙说。
 
    赵钧龙认为,医械下一个“蓝海”在家庭市场。“如人口老龄化带来心血管和糖尿病发病率提升,患者健康管理和用药指导的智能器械需求巨大。从政策看,慢病管理类的器械符合国家分级诊疗的方向。用于家庭养老的智能轮椅、监护床等智能监测、医用康复器械、看护设备等领域都值得深挖。”
 
    往上看,高端市场暗流涌动。我国高端医械起步晚、技术新、投入大、风险高,又面临国外品牌的竞争压力,这些产品在注册和价格审批中遇“梗”,前述政策出台正在为此全力纾困。
 
    “高端医械产品多为三类,涉及的学科门类更复杂,这对审评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。”深圳迈瑞生物首席运营官王建新表示,这些年国家鼓励创新让企业在很多领域有了创新突破,如医学影像领域,95%的产品实现了国产化,在体外诊断设备原创产品、血透净化、手术床等领域表现诱人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  
    转化难题待解
 
    医械科技成果转化仍然是一个难题。举例来说,医用镁合金的“均匀可控降解”是国际性难题,目前中国虽在技术层面已很先进,但在临床转化与应用方面落后于国外。更为直观的是,2016年我国批准境内第三类医械注册2902项,与2015年相比增加6%;进口医械5751项,同比增加20%。从注册数据看,体外诊断试剂在注册产品中占的比重较大。境内第三类医械聚焦在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、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、注射穿刺器械及内窥镜设备,手术室、急救室设备等。换言之,国内代表先进性的产品仍没有国外产品转化得快。
 
    针对转化问题,有专家表示,“症结在于开发体系存在断层。”
 
    上述专家认为,国外经验表明,医械开发大多是由临床医生完成。他们在工作中习惯并善于针对临床中遇到的问题,思考解决方案。当他们认为方案切实可行时,便会去找相关的工程师,与他们合作完成产品原型的设计。这期间医院、大学机构也会参与,帮助申请专利、改良产品与对接资源。有些VC机构及孵化器就会主动寻找临床上的一些痛点,再整合不同领域的工程师,去发明设计解决方案。
    事实上,很多医械并非在使用时出现质量问题,而是在科学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。因此,必须从改变人们的观念和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入手,有效地推进成果的转化及品质的提升。
 
    王建新直言,要源源不断地产出好的创新产品,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源头,而源头创新则来源于强大的基础科研能力、临床结合实践的能力,各学科人才无缝合作对接的文化,以及政府、医院、院校、CRO等对创新的理解与重视等。“我认为,要投资临床改善性需求的产品。此外,也要重视产品的终端掌控能力、技术创新水准和售后服务质量。” 

阅读 103
咨询热线:
15162776785
在线客服:
客服一
官方微信公众号: